新聞中心
行業新聞INDUSTRY NEWS
首頁 > 新聞中心 > 行業新聞

發改委網站發布《能源生産和消費革命戰略(2016-2030)》的通知

發布時間:2017/04/25  作者:  來源:  訪問次數:

        4月25日下午,發改委網站發布《能源生産和消費革命戰略(2016-2030)》的通知。

      《戰略》提出,到2020年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在 50 億噸标準煤以内;建立完善的油氣、煤炭、電力以及用能權等能源交易市場,确立公平開放透明統一的市場規則;全面放開競争性環節價格,凡是能由市場形成價格的,都要交給市場;實施非化石能源跨越發展行動到 2030 年,非化石能源發電量占全部發電量的比重力争達到 50%。

      一、能源革命戰略目标

      到 2020 年,全面啟動能源革命體系布局,推動化石能源清潔化,根本扭轉能源消費粗放增長方式,實施政策導向與約束并重。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在 50億噸标準煤以内,煤炭消費比重進一步降低,清潔能源成為能源增量主體,能源結構調整取得明顯進展,非化石能源占比 15%;單位國内生産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 2015 年下降 18%;能源開發利用效率大幅提高,主要工業産品能源效率達到或接近國際先進水平,單位國内生産總值能耗比 2015 年下降 15%,主要能源生産領域的用水效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;電力和油氣體制、能源價格形成機制、綠色财稅金融政策等基礎性制度體系基本形成;能源自給能力保持在 80%以上,基本形成比較完善的能源安全保障體系,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能源保障。 

      2021—2030 年,可再生能源、天然氣和核能利用持續增長, 高碳化石能源利用大幅減少。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在 60 億噸标準煤以内,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達到 20%左右,天然氣占比達到 15%左右,新增能源需求主要依靠清潔能源滿足;單位國内生産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 2005 年下降 60%-65%,二氧化碳排放 2030 年左右達到峰值并争取盡早達峰;單位國内生産總值能耗(現價)達到目前世界平均水平,主要工業産品能源效率達到國際領先水平;自主創新能力全面提升,能源科技水平位居世界前列;現代能源市場體制更加成熟完善;能源自給能力保持在較高水平,更好利用國際能源資源;初步構建現代能源體系。

      二、推動能源體制革命,建立主要由市場決定價格機制

      建立完善的油氣、煤炭、電力以及用能權等能源交易市場,确立公平開放透明統一的市場規則。打破地區封鎖、行業壟斷,加強市場價格監管和反壟斷執法,嚴厲查處實施壟斷協議、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和濫用行政權力等壟斷行為。 

      全面推進能源企業市場化改革。着力推動能源結構、布局、技術全面優化。實施國有能源企業分類改革,堅持有進有退、有所為有所不為,着力推進電力、油氣等重點行業改革。按照管住中間、放開兩頭的原則,有序放開發電和配售電業務。 

      全面放開競争性環節價格,凡是能由市場形成價格的,都要交給市場。加強對市場價格的事中事後監管,規範價格行為。推動形成由能源資源稀缺程度、市場供求關系、環境補償成本、代際公平可持續等因素決定能源價格機制。穩妥處理和逐步減少交叉補貼。

      三、推動能源技術革命,搶占科技發展制高點

      普及先進高效節能技術,推廣應用清潔低碳能源開發利用技術,大力發展智慧能源技術。

      在智慧能源技術方面,《戰略》提出:推動互聯網與分布式能源技術、先進電網技術、儲能技術深度融合。

      先進電網技術。加強新能源并網、微網等智能電網技術研發應用,推動先進基礎設施和裝備關鍵技術、信息通信技術及調控互動技術研發示範。完善并推廣應用需求側互動技術、電力虛拟化及電力交易平台技術,提升電網系統調節能力。

      儲能技術。發展可變速抽水蓄能技術,推進飛輪、高參數高溫儲熱、相變儲能、新型壓縮空氣等物理儲能技術的研發應用,發展高性能燃料電池、超級電容等化學儲能技術。研發支持即插即用、靈活交易的分布式儲能設備。

      能源互聯網技術。集中攻關能源互聯網核心裝備技術、系統支撐技術,重點推進面向多能流的能源交換路由器技術、能氣交換技術、能量信息化與信息物理融合技術、能源大數據技術及能源交易平台與金融服務技術等。

      四、實施重大戰略行動,推進重點領域率先突破

      (一)全民節能行動。開展千家萬戶綠色節能活動,深入開展反過度包裝、反食品浪費、反過度消費行動,完善國家節能技術推廣機制。實施一批節能改造重點工程,推動重點用能單位節能行動。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和重點用能行業能效“領跑者”制度。加強節能監察。建設節約型公共機構示範單位,全面建設節約型辦公區。建立能流物流高效循環、梯級利用的複合型工廠和園區。全面實行供熱計量收費,推廣綠色施工及裝配化建造方式。深入推進“車、船、路、港”千家企業節能低碳交通運輸專項行動。

      (二)能源消費總量和強度控制行動。将全國能耗總量和強度雙控目标分解到各地區和重點用能單位,嚴格考核、監督和問責。推行用能預算管理制度,研究在大氣污染聯防聯控重點區域、經濟發達地區和大中城市率先開展用能權使用和交易試點,結合綜合經濟社會效益等,對重點行業企業排序,建立初始用能權核定制度。全面淘汰分散燃煤小鍋爐,推動電代油、氣代油、生物燃料替代,提高燃油經濟性标準。嚴格控制煤炭消費總量,确保實現空氣質量治理階段性達标。

      (三)近零碳排放示範行動。重點控制電力、鋼鐵、建材、化工等行業的碳排放。繼續推進公交優先發展戰略,推廣新能源汽車。京津冀、長三角、珠三角地區碳排放率先達到峰值。

      深入開展低碳省(區、市)、市、城鎮、産業園區、社區試點示範,實施近零碳排放區示範工程。開展碳捕集利用封存試點。推動建設全國統一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,實行重點單位碳排放報告、核查、核證和配額管理制度。

      (四)電力需求側管理行動。充分發揮電力需求側管理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的作用,開展工業領域電力需求側管理專項行動,并在交通、建築、商業領域推廣示範。制定工業領域電力需求側管理指南,形成一批示範企業和園區。建設電力需求側管理平台。支持技術創新及産業化應用,形成工業領域電力需求側管理推薦産品和技術目錄。建設産業聯盟及相關中介組織,加快培育電能服務産業。實施電力需求側管理評價,推動形成科學、有序、安全、節約的現代用能管理體系。組織萬家工業企業參與專項行動,到 2020 年,工業企業單位增加值電耗平均下降 10%以上。

      (五)煤炭清潔利用行動。全面實施燃煤電廠節能及超低排放升級改造,堅決淘汰關停落後産能和不符合相關強制性标準要求的燃煤機組。在 2020 年前,所有現役電廠平均供電煤耗低于 310 克标準煤/千瓦時,新建電廠平均供電煤耗低于 300 克标準煤/千瓦時,到 2030 年,煤炭用于發電的比重不斷提高,燃煤電廠平均供電煤耗進一步降低,超低污染物排放煤電機組占全國 80%以上。多措并舉,全面推進散煤治理。到 2020 年,全面實現燃煤鍋爐污染物達标排放,大氣污染重點防控區全部淘汰落後燃煤鍋爐,污染物排放達到國家特别排放限值要求,實施重點區域散煤清潔化治理行動,散煤治理取得明顯進展。

      (六)天然氣推廣利用行動。進一步明确積極發展天然氣政策,高效利用天然氣。實施大氣污染治理重點地區氣化工程,根據資源落實情況,加快重點地區燃煤設施和散煤燃燒天然氣替代步伐,做好供需季節性調節。提高城市燃氣化率。有序發展天然氣調峰電站,積極推進天然氣冷熱電三聯供,大力發展天然氣分布式能源,推動天然氣和新能源融合發展。開展交通領域氣化工程,大力推進車、船用燃油領域天然氣替代,加快内河船舶液化天然氣燃料的推廣應用。

      (七)非化石能源跨越發展行動。優化風電和光伏發電布局,加快中東部可再生能源發展,穩步推進“三北”地區風光電基地建設,建立棄風率和棄光率預警考核機制,實現可再生能源科學有序發展。鼓勵可再生能源電力優先就近消納,充分利用規劃内輸電通道實現跨區外送。大力推進生物質能原料基地建設,擴大生物質能利用規模。開展地熱能示範縣、示範鄉鎮建設。開展海洋能示範項目建設。在生态優先前提下積極有序推進大型水電基地建設,因地制宜發展中小型水電站,大力推進抽水蓄能電站建設,科學有序開發金沙江等水電。到 2030 年,非化石能源發電量占全部發電量的比重力争達到 50%。

      (八)農村新能源行動。更好發揮能源扶貧脫貧攻堅作用,改善貧困地區用能條件,通過建設太陽能光伏電站、開發水電資源等方式,探索能源開發收益共享等能源扶貧新機制。建立農村商品化能源供應體系,穩步擴大農村電力、燃氣和潔淨型煤供給,加快替代農村劣質散煤,提高物業化管理、專業化服務水平。統籌推進農村配電網建設、太陽能光伏發電和熱利用。在具備條件的農村地區,建設集中供熱和燃氣管網。就近利用農作物稭稈、畜禽糞便、林業剩餘物等生物質資源,開展農村生物天然氣和沼氣等燃料清潔化工程。到 2030 年,農村地區實現商品化能源服務體系。

      (九)能源互聯網推廣行動。融合應用信息、電力、儲能、電力電子、新能源技術,搭建能源互聯網基礎架構。建設能源智能化、綜合能源網和信息通訊基礎設施,開發能源聯網交易體系,創新能源交易商業模式。發展儲能和電動汽車應用、智慧用能和增值服務,培育綠色能源交易市場,發展能源大數據服務應用等。建設國際領先的能源互聯網技術标準體系。

      (十)能源關鍵核心技術及裝備突破行動。強化創新基礎,依托骨幹企業、科研院所和高校,建設一批具有影響力的能源技術研究基地(平台)。優化能源科研機構組織運行方式,建立健全激勵機制。加強能源基礎理論聯合研究,增強原始創新、集成創新能力,在重要的能源核心技術和關鍵材料方面取得突破,梯次開展重大示範工程。調整優化能源裝備制造布局,推動産業集聚向産業集群轉型升級,建設全球重大能源裝備制造基地。加強能源裝備領域産業計量測試中心建設,提供全産業鍊、全溯源鍊、全生命周期計量測試服務。      

      詳情請見附件資料下載